院系专业
院系专业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

作者:来源: 发布时间:2023-05-29点击数:

学院始于1977年创办的数学系,2019年根据学校学科专业调整,由原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和大数据学院合并组建而成。现有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经济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和智能科学与技术七个本科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专业是我校参与的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发起的数据中国“百校工程”产教融合创新项目,建立了集人才培养、科研支撑、行业应用及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项目构建大数据应用协同创新网络,聚焦大数据关键技术和若干国家重点行业的大数据应用,开展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为教育及其它行业提供全方位的数据服务。

学院现有专职教师75人,兼职教师10余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21人,博士(含在读)13人,硕士61人。教师中有省级模范教师2人,省级优秀教师2人,省级教坛新秀2人,校级优秀教师4人,校级教坛新秀3人,校级双能型教师10人,另有兼职硕士生导师4名。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合理,形成了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老中青相结合、专兼一体化的师资队伍;学缘结构合理,优势明显,特色鲜明。

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本为本,做到“四个回归”;密切关注行业发展,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对数学、统计、计算机等人才需求的变化,把握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服务于安徽、并积极融入长三角。近年来,主持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6项,其中省级一流本科人才示范引领基地 项目1项,本科教学振兴计划项目1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1项,省级重大教学改革项目3项,省级重点教学研究项目4项,省级精品资源课程项目7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已出版《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原理》、《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等10余套教材。

学院以项目研究为抓手,以团队建设为关键,加大经费投入,强化学科建设,学科研究实力雄厚。数学学科形成了代数学与图论、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数学模型与数值计算3个研究方向;计算机学科形成了智能计算、大数据知识工程、嵌入式系统3个研究方向。学院学术氛围浓厚,聘请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马宗民教授,美国休斯敦大学的林洪教授为我院的兼职教授,在学科方向上面给予直接指导。经常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如西班牙自治大学教授Jamue Llibre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张祥等来校讲学。近年来,共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安徽省教育厅优秀人才项目8项,省厅级科研项目4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被SCIEICSCD等收录的有80余篇,研究成果获安徽省自然科学研究论文奖3项。

学院本着“宽基础、重应用、强能力”的原则,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搭建三个平台:一是实习实训平台,除了与2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实习实训就业基地外,还利用校内资源建立了嵌入式与物联网应用开发小组、软件设计与开发小组、信息技术与网络维护维修小组;二是科技创新平台,组织学生申报国家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开展数学建模训练、市场调查训练、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训练、“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算机设计训练、单片机开发训练、机器人训练、物联网应用创新训练、软件工程师计划和卓越中小学数学教师计划,近三年,有40多名同学获得国家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资助,有220余人在国家级、省级以上的比赛中获奖。三是职业资格证书获奖平台,学院开展了教师资格认证、信息技术应用认证、软件工程师认证、准精算师认证、华为网络认证和Redhat认证。

学院重视学生创新创业和就业能力培养,积极为学生的高质量就业和进一步深造提供平台,供学生按不同的发展需求选择,历届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

学院办有《求证报》,设有清泉书画社、蓝天电脑爱好者、科技协会等学生社团,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组织协调和动手操作等能力。


专业名称: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着重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养,掌握数学科学、教师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具备初步的计算科学能力。培养能够在中等学校进行数学教学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以及能够从事其他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主干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初等数论、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MATLAB与数值计算方法、教育学、心理学、数学教学法、几何画板、中学代数研究、中学几何研究。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科技、教育、经济、金融以及管理部门从事科研、教学和管理等工作,更重要是能够在中等学校进行数学教学和教学研究。

专业名称:统计学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良好的统计职业素养,热爱数据科学,掌握统计学基本理论与方法,能正确熟练运用统计方法和统计分析软件分析数据和解决实际问题,适合在互联网、金融、零售等拥有巨量数据的单位从事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工作,也可在企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西方经济学、时间序列分析、多元统计分析、抽样技术、回归分析、计量经济学、市场调查、商务与经济统计学、程序设计、统计技术及应用、金融数据挖掘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适合在互联网、金融、零售等拥有巨量数据的单位中从事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工作;也可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市场调查与分析工作;在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管理工作。

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适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需要,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具有一定自我学习、实践、创新能力,能较系统和深入地掌握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理论知识体系和应用开发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管理、维护以及应用系统开发的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计算机导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计算机语言(汇编语言、CJAVA)、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算法设计与分析、编译原理、软件工程、嵌入式系统应用与设计、Android系统开发与应用、Web服务与开发。

就业方向:毕业生在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管理和维护以及应用系统开发与设计等计算机技术研究和应用相关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研究生和软件工程硕士。

专业名称:网络工程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掌握数学和其他相关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计算机和网络基础理论,掌握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维护管理和应用开发相关理论、知识、技能和方法,具有一定的网络工程应用能力和良好综合素质,能承担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开发、部署、运行、维护等工作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计算机网络、网络工程、网络管理、网络安全、无线网络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导论、移动应用开发、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与技术、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科研、教育、行政、企事业单位从事现代网络系统的设计、开发、管理和维护工作;也可从事高中、初中以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信息技术及相关学科的教学工作。

专业名称: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掌握大数据专业完整理论知识体系,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专业分析应用能力,能够从事大数据领域中系统开发、数据分析与挖掘、云计算与大数据运维等工作的高层次、复合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Hadoop大数据技术、分布式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数据可视化技术、商务智能方法与应用、大数据分析与内存计算。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政府机构、企业、公司等从事大数据管理、研究、应用开发等方面的工作,岗位有数据分析师、hadoop开发工程师、大数据系统分析师等。

专业名称:智能科学与技术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夯实计算机科学技术为基础,以加强智能科学理论方法和应用技术为核心,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目标,注重培养适应国家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迫切需要,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和文化素养,全面系统地掌握智能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等基础知识体系,同时还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计算机与信息处理基础,具有熟练的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实验技能,具备从事智能科学领域应用型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Python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脑与认知基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大数据挖掘、计算智能、模式识别、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智能信息处理、自然语言处理、智能系统设计、人机交互技术。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企业、事业、科研部门、教育机构和行政部门等单位从事智能信息处理、智能系统开发与应用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开发设计、工程应用、决策管理和教学等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人工智能专业研究生。


上一条:文学与传媒学院

下一条: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