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25
    2024
    联系电话:0566-2748903 文学与传媒学院现有文学、艺术学两个学科门类和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3个一级学科,设有汉语言文学、广播电视编导、广告学、动画、网络与新媒体等5个本科专业。拥有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2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教学团队,1门国家级一流课程、19门省级优质课程,2个校级重点学科。 学院现有教师80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34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人;省级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人,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省级优秀教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坛新秀5人。 学院拥有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诗学研究中心池州学院分中心和4个校级研究中心。教师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教研项目8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教材)60余部。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教研奖励19项。
  • 05-25
    2024
    联系电话:0566-2748769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现有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和智能科学与技术6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2200余人,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国家级一流建设专业建设点、数学与应用数学与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下设基础数学、应用数学、统计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网络工程、数据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公共基础8个教研室。现有教职工专任教师83人、产业教师6人,其中专任教师中教授14人,副教授22人;博士(含在读)16人。教师中有省级模范教师2人,省级优秀教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坛新秀4人,省级科研创新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兼职硕士生导师6名,校级教学名师5人,校级教坛新秀9人,校级“双能型”教师22人,校级教学型导师11人,科研型导师14人。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合理,形成了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学梯队。
  • 05-25
    2024
    联系电话:0566-2748820 外国语学院创立于1982年,拥有三个本科专业:英语、商务英语和法语。其中英语专业评估为B+。设基础英语、商务英语、小语种和大学英语4个教研室,承担学院教育管理、专业教学、全校大学英语教学等任务。外国语学院实验实训中心拥有同声传译实训室、商务模拟实训室、智慧教学实验室、情景实训室以及普通语言实验室共11个,另有调频发射台一个,较好地满足教学需要。 学院全日制本科生近900人,教职员工78人,其中高级职称17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71人;拥有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坛新秀4人,校级教学名师3人,校级教坛新秀12人,校级教书育人楷模3人,双能型教师8人,最美教师2人。有海外学习经历教师近20人。学院教师潜心育人,教学能力卓越。2019年以来,共承担各类教科研项目120多项,出版专著及教材7部,荣获省、校级教学成果奖5项,“博学讲坛”开讲30余次。教师荣获中国外语微课大赛国家三等奖以上5人次,获“外研社”杯教学之星大赛全国三等奖以上10人次,其他省校级教学竞赛获奖超30人次。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培养“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有专业本领”“复合型”新时代外语人才。坚持专业建设、师资建设、课程建设三位一体,支撑学院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学与科研实践相融合、跨学科专业相融合、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积极搭建国际合作交流平台,通过出国(境)交流、海外实习等形式,助力学生“看世界”和“走出去”,提升学生全球胜任力。 毕业生就业多元,能够胜任教育、商贸、金融、翻译、涉外、管理等领域各项工作,深受各用人单位好评,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均超90%。
  • 05-25
    2024
    联系电话:0566-2748867 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是2019年7月根据学校内设机构及岗位设置方案成立的二级教学机构,整合了原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原管理与法学院中的知识产权专业。 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现有思政课专职教师49人,其中教授6人,博士9人,副教授16人;知识产权专业课教师14人,外聘教师5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4人,博士2人。其中教育部“曾宪梓高等师范专科院校教师奖”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优秀教师2人,省级师德先进个人2人,省级优秀辅导员1人,省级教坛新秀2人。初步形成了一支政治坚定、基础扎实、结构合理、素质较高、团结奋进、爱岗敬业的教学科研团队。 学院承担全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负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相关管理等工作。学院设有知识产权、思想政治教育两个本科专业,该专业为省级一流建设点、知识产权省级基地、省级新专业建设点,现有在校生432人。设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法学等7个教研室。有池州学院家风文化研究中心、廉政文化研究中心、九华山佛文化研究中心3个校级研究中心,是池州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池州市司法局的池州市法治文化创作基地。
  • 05-25
    2024
    联系电话:0566-2748608 池州学院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创建于1986年,2015年8月由资源环境与旅游系的旅游类专业与历史文化学系整合组建,现设有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历史学(师范类)、文化产业管理四个本科专业。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8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5人;博士8人,硕士39人;安徽省高校省级教学名师5人;安徽省旅游业青年专家2人;安徽省高校优秀辅导员2人;安徽省级教坛新秀3人,省级卓越教学新秀1人;省属重点高校兼职硕士生导师2人。在校生1400余人。 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三全育人”,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与九华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开元森泊、上海迪士尼、首旅集团、万豪国际酒店集团、鲁采餐饮集团、芜湖方特等建立了长期的实习、就业与人才培养合作关系。 学院建有池州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池州民宿研究中心、池州研学旅行研究中心、劳动教育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是池州市旅游人才培养实训示范基地、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理事单位,产学研合作成果丰硕。近年来,全院教师共主持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0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3项。主持承担横向研究项目50余项,较好地服务了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近五年获得安徽省社科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获学校“科研先进集体”称号。 学院重视学生活动开展与创新,创办了旅游爱好者协会、礼仪队、茶艺表演队、草根社会工作协会等学生社团,为学生参加各类实践活动提供了平台,被评为“安徽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在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导游服务、饭店服务)大赛、安徽省大学生茶文化创新大赛、全国和安徽省历史学师范生技能大赛、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重要赛事中屡获佳绩。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近年来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多次被评为“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 05-25
    2024
    联系电话:0566-2748930 地理与规划学院前身为创办于1986年的池州师范专科学校地理系,2007年学校升本后改名为池州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系,2015年8月成立资源环境学院,2019年9月学校学科专业调整更名为地理与规划学院。设有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科学、测绘工程、房地产开发与管理、遥感科学与技术、土地资源管理6个本科专业,其中,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为省一流专业,测绘工程为安徽省综合改革试点建设专业,地理科学为校级一流专业。 现有教职工48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0人,博士11人(含在读3人)。聘请了“学术院长”1人,兼职教授5人,兼职教师31人。现有学生1541人。 学院建有测量实验室、GIS实验室、城乡规划实验室、地质实验室、地理科学综合实验室、土地资源管理模拟实验室、土地开发经营实验室,建立了庐山综合自然地理实习基地、巢湖地质实习基地、苏州城市规划展览馆、池州城市规划展览馆、池州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池州市国土资源规划勘测院、浙江GIS产业园、合肥前锦测绘公司、合肥恒达测绘公司、安徽省地矿局安庆测绘技术院、南京捷鹰数码测绘有限公司、池州十中、池州二中、池州八中、池州十六中、安徽中信房地产土地资产价格评估有限公司等近40家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地理与规划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面贯彻全教会及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思政工作会议精神,努力推进“四个回归”,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以OBE理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强化“双基”建设,实施“金课”行动计划,推进课程思政,学生积极参与美好乡村建设、特色小镇调查、农村垃圾处理、九华山地质公园调查、海绵城市建设等专业社会实践。 学院建有自然资源遥感应用研究中心、池州市生态资源产业化研究中心、池州市测绘地理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池州市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池州学院危房鉴定技术研究中心5个研究中心。近年来,主持教育部协同创新项目2项,安徽省软科学研究项目3项,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6项,安徽省创新发展重大项目1项,安徽省教育厅重点和一般科研课题18项。出版学术专著5部,共发表专业学术论文近60篇。承担各级产学研项目40余项(规划类、乡村振兴类)。获批立项各级各类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达20余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8项。
  • 05-25
    2024
    联系电话:0566-3217478 池州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半导体学院)前身是1999年成立的池州师范专科学校物理系,2007年学校升本,组建成立池州学院物理与机电工程系,2014年更名为机电工程学院。2019年7月,与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池州市半导体协会共同组建了半导体学院,半导体现代产业学院2022年获批安徽省现代产业学院。 学院现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等6个本科专业,其中,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为省一流专业建设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为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试点专业。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2000余人。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0余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5人,均为硕士及以上学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12人,在读博士4人。有安徽省模范(优秀)教师3人、安徽省教学名师2人、安徽省教坛新秀1人、池州市劳动模范1人,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7人。 学院大力推进科研平台建设,电子信息学科为安徽省高校高峰培育学科,建有安徽省半导体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中心省级科研平台、池州市级科研平台4个,校级研究中心4个。近五年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的论文50余篇,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科研项目60多项,申请专利100余项。 学院始终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获安徽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获批安徽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20余项,主编省级教材建设3部。教师获安徽省高校教学比赛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 在办学实践中高度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近五年,学院学生在省级以上学科竞赛中屡创佳绩,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智能小车比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学科技能竞赛中,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全国总决赛一等奖等各类奖项100余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0余项。
  • 05-25
    2024
    联系电话:0566-3229087 池州学院艺术与教育学院已有近20年的办学历史,其前身是创建于2000年的艺术系、创建于2009年的教育系及创建于2015年的美术与设计学院、音乐与教育学院。2019年8月,根据学校学科专业调整和院部整合的决定,原美术与设计学院和音乐与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成艺术与教育学院,现有学前教育、美术学、音乐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应用心理学6个本科专业。学前教育是安徽省高校振兴计划重点建设专业、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省级一流(品牌)专业,视觉传达设计是安徽省高校振兴计划重点建设专业,音乐学是安徽省传统专业改造提升专业。设有学前教育、美术学、音乐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应用心理学(教育类公共课)、公共艺术教育7个教研室。 学院拥有强实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90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4人,硕士生导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优秀教师2人,省级教坛新秀4人。拥有2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基地。学院现有在校生近1800人。 近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级、省级、校级教科研项目近100项;出版专著和教材近50部,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10余项研究成果获省、市、校级奖励。学生获省部级及以上荣誉近400项。
  • 05-25
    2024
    联系电话:0566-3223615 池州学院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始创于1999年,前身为池州师范专科学校化学系,至今已有20多年办学历史。学院秉承“依托材料化工、环境两大行业、产业,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理念,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材料、化学、环境工程类应用型专业人才。 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现有应用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化学、环境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五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1500多人,其中应用化学专业是安徽省特色专业和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是安徽省“双一流”和卓越工程师建设专业,材料化学是校级特色专业,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属于国家战略新兴学科。学院有安徽省级精品课程7门,拥有微纳粉体与先进能源材料安徽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现代产业学院、省级博士后工作站、安徽省高活性微纳粉体工程研究中心(筹)、省级实验实训示范中心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个1个;实验中心建筑面积12000平米,仪器设备总值近2400余万元。同时还和池州经开区、东至经开区、安庆高新区以及九江天赐高新材料、华星化工、马鞍山立白、海螺水泥、安徽神剑、芜湖长信、江苏国测、上海合全、上海微谱等20多个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实习实训和就业基地,为教学、实验实习和就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 05-25
    2024
    联系电话:0566-2748890 商学院属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单位,成立于2002年,前身系安徽省经贸学校。商学院现有六个本科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财务管理、审计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现有44个教学班级,在校生2200多人。学生结构呈多元化,文科与理科兼容。 商学院以培养“基础实、视野宽、能力强、有专长”的智商、情商和财商融合发展、符合生产经营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师资队伍建设和科学研究、实验室建设、图书资料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商学院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通过人才引进、派出进修等多种途径,初步建立了一支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年龄结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较为合理的具有较高教学科研水平的师资队伍。全院共有专任教师66人,其中高级职称占40%左右;动态外聘教师45人。商学院的教师在潜心投入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参加科研和教研活动,近年来主持省厅级各类研究课题六十多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同时,他们还积极开展教研活动,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加强精品课程、重点课程建设,大力推动课程信息化建设。目前,商学院教师已主编参编了十多部教材,主干课程全部采用了多媒体信息化教学,微观经济学、管理学、电子商务概论、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西方经济学为省级慕课课程,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电子商务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作为省级传统专业改造提升项目正在加强建设,市场营销专业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近五年,商学院老师主持承担或完成的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和振兴计划项目14项,校级质量工程项目27项,围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优秀的成绩结项了三项安徽省重大教改项目,作为第一负责人获得三项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共11条 首页上页12下页尾页